先辈的旗帜·开栏语
八十载烽烟远去,百年征程如歌。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巴蜀大地上,无数川籍儿女曾为抵御外辱、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他们,曾千里驰援上海淞沪,打响四川抗战第一枪;也在东阳关山头、藤县城墙及缅甸密林等艰苦卓绝之地,扛起阻击日寇的旗帜;亦在敌后战场、抗战后方,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燎原之火……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川不仅为全面抗战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源,更付出了64万伤亡之惨烈代价,才换来抗战的胜利。每一位出川壮士,每一名牺牲英烈,都用生命和呐喊,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开设“先辈的旗帜”专栏,通过英烈后人、珍贵史料以及实地探访等,还原那段血与火的抗战历史,挖掘英雄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在缅怀中汲取力量,在追忆中砥砺前行,让先辈的旗帜永远飘扬。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杨涛 何宏杰
6月27日上午,78岁的张礼华乘地铁来到成都人民公园外的“努力餐”饭店。当天,他要招待从南京来的客人,讲讲餐馆背后的抗战和革命故事。而这,已经成了不少人来此请客吃饭的常态。
拱窗木门,青灰石瓦,伫立在闹市之中“努力餐”,早已广为人知。它是全国唯一一家革命文物饭店,成都唯一被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餐馆,更是抗战先辈以美食为甲胄、以餐桌为战壕的革命战场。
6月27日中午,努力餐餐厅内
在当年民族危难之际,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烈士车耀先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党在四川地下工作的秘密联络点。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车耀先曾抱着解救万民于水火之志投军,也曾在川创办《大声》疾呼全民族共同抗日。车耀先的一生,始终践行着他在入党誓词中写的:“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革命往事
为地下党员联络开办“努力餐”
“虽然1956年努力餐就不是我们车家在经营了,但它曾见证了外公在成都抗日运动中的努力。”车耀先外孙女车丽宇曾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每次听到努力餐3个字,就会想起外公。
“在那个时代,要开办一个大餐馆其实很不容易。”车丽宇说,努力餐馆原本分为两层,下面一层是“努力为大众辟吃饭场所”,为百姓提供廉价食物的餐馆场所,上面的阁楼是地下党员接头、组织抗日宣传的场所。
1912年,年仅18岁的车耀先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川军。面对混乱的军阀割据,以及民不聊生的现状,一心想救民于水火的车耀先感到十分无力。
1929年,车耀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誓词中,他写道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是他内心的写照。
此后,为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车耀先根据党组织指示,借助多方关系,在成都三桥南街开办了努力餐餐馆,使之成为中共地下党员的秘密联络基地。
“努力”二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取自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说是,是车耀先希望革命同志努力加餐,好好干革命,为普天下老百姓吃饱饭而努力。
如今的努力餐楼
烟火不熄
传承精神不忘先辈的付出
如今在努力餐楼,仍传承着当年车耀先主推的几种菜品。“比如说生烧什锦、宫保童鸡,都是当年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努力餐总经理唐光明说。
当年,努力餐楼是车耀先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很多革命活动在此联络,重要会议在此召开。救国会“七君子”沈钧儒、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出狱后来蓉,车耀先特为他们设宴于努力餐。沈钧儒还曾陪同邓颖超与车耀先会面。
1940年,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欢迎冯玉祥、老舍来蓉举行的欢迎会,也在努力餐举行。
如今,餐馆里不仅开辟了纪念室,向后辈们介绍这名先烈和他的事迹,餐馆还特别培训了多名讲解员,为想要了解的客人进行详细的讲解。
“国家能有这样的发展,我们能够享受和平、丰饶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唐光明说,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不忘先辈的付出,也是所有努力餐馆人的情怀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餐馆从一楼至二楼的楼梯间,整面墙都是密密麻麻的麻将牌造型。唐光明介绍,当年,为了普及文化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实情,忧国忧民的车耀先以麻将为载体,把注音符号刻在麻将牌上,积极宣传党的革命主张,并为抗日救国发声。
创办《大声》
抗日“喉舌”为救亡大声疾呼
在努力餐餐馆的装潢中,《大声》周刊同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楼包间的吊顶上,两幅放大版《大声》周刊样本铺满整个房顶。食客抬头即能辨认刊物所写内容,其中有一张是创刊号。上有栏题“社声”标题写道:“和平!奋斗!救中国!”标注的发行所为成都祠堂街努力餐,办刊人车耀先。
努力餐馆内诸多历史元素
《大声》周刊创办于1936年末,主要是为了宣传抗日思想。当时,车耀先用餐馆二楼的两间屋子作为办公室,和几名好友合办发行。周刊主张“对内和平,对外抗战”,大声疾呼团结抗日,在当时成为了广大读者的长夜明灯。
就在努力餐楼为编辑部和发行地,《大声》周刊先后发行61期,数百万字。刊物发行量由创刊号的1500份激增到第3期的5500份,最多时达7000多份。成为四川抗日救亡刊物中读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的进步刊物之一。
随着努力餐的名气越做越大,车耀先很快便进入了国民党特务的视线中。1940年3月,国民党在成都制造“抢米事件”并嫁祸共产党。当年3月18日深夜,在外奔波一天的车耀先躲过特务的监视,回到家中。疲惫不堪的他顾不上休息,开始整理焚烧党的秘密文件。突然,一大群特务冲了进来,将车耀先带走。
被捕入狱后,车耀先拒不接受国民党的任何条件。1946年8月18日,他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时年52岁。
车耀先,翻拍资料图
狱中绝笔
后辈应以“谦俭劳”立身
“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1946年,车耀先在狱中留下绝笔,这是他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留给妻儿的牵挂与嘱托。车耀先的妻子儿女及后辈也一直在以实际行动践行这篇遗训。
上世纪50年代,车耀先妻子将整个“努力餐”捐给了国家。女儿车毅英为铭记父亲的嘱托,以谦、俭、劳三字为名,为自己的儿女取名少谦、少俭、少勤。三兄妹后来在各自领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
据车耀先外孙李少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讲述,当时,政府提出按烈士待遇给车耀先妻子每月发放补助。“我外婆坚决不要,说要自食其力,后来开了一个小的杂货店维持生计。”
如今,作为努力餐总经理,唐光明在谈到对“努力餐”精神传承时说:“时代变了,但是努力餐所代表的红色精神从未改变。现在我们要为满足人们更美好的需求而继续努力,把餐馆经营好,把红色精神加以传承。”
努力餐总经理 唐光明
51配资-股票配资佣金-配资炒股门户网站-正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