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
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
再添重量级藏品
7月8日,哈尔滨亚冬会火炬及奖牌、《儒典》、《古松伴石图》(李苦禅先生)、《宫灯葫芦》(张同禄先生)、赫哲族的鱼皮衣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吴兴区委书记潘永锋出席活动并接受捐赠。
火炬——“ 澎湃 ”:选取了自然界生命力的汹涌澎湃之势,寓意着本届亚冬会将充满活力与激情,具有浩大雄伟影响力,并与亚冬会口号“冰雪同梦,亚洲同心 ”紧密结合,表达了冰雪运动热情和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火炬整体高度约为735毫米,顶部直径约为115毫米,手持部位直径约为50毫米。作品整体造型采用了绽放的丁香花,将中国红、丁香紫、冰雪白等色彩相结合,寓意着真诚豁达、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龙江和主办城市哈尔滨“奥运冠军之城”“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核心区”“双亚冬之城”的冰雪和人文特色。
奖牌——“竞速精神”:奖牌正面融合赛道流线和亚冬会会徽,以动态冲击力凝炼出运动健儿驰骋赛场的矫健身姿,展现出竞技体育的力与美;赛道的曲线造型融入哈尔滨大剧院的形象,极具独特的城市美学。奖牌背面以亚布力雪上赛区的山峦与树林景色,结合大小兴安岭的地形地貌绘就地域特色的山水画卷,展现了龙江大地的美丽富饶。亚奥理事会标志中心镶嵌龙江瑰宝——逊克北红玛瑙,使其犹如红日当空,照耀着充满勃勃生机的龙江大地。奖牌顶端的绶带挂造型借鉴了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的太阳门形象元素,使奖牌更具城市特点。
02《儒典》1800册《儒典》是中国古代儒学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含经解、义理、志传三个分典,共233函、1816册、4789卷。《经解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群经总义》等诸多著作,《义理典》和《志传典》主要收录相关研究性和传记性作品。该典籍集中体现了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为儒学研究构建了权威古籍文献资源库,填补了体现儒学完整思想体系的文献空白。
03李苦禅先生的《古松伴石图》李苦禅先生的精品写意画稿——《古松伴石图》(由李苦禅之子、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燕先生捐赠)
李苦禅(1899年-1983年),原名李英杰,字励公,山东高唐人,近现代书画大家,齐白石嫡传弟子。早年就读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齐白石,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与潘天寿并称“南潘北李”。他融金石、书法于大写意花鸟,提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理论,著有《李苦禅画集》《苦禅画语》等,以“书画同源”实践推动现代写意艺术革新,被誉为“大写意精神的当代化身”。 此幅作品是苦禅老人20世纪60年代所创作,几经颠沛,后由李燕先生购回。
04
张同禄大师的
景泰蓝《宫灯葫芦》
宫灯葫芦(由其儿子张旭、女儿张颖代表捐赠)
张同禄是景泰蓝艺术界的传奇巨匠。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有“当代景泰蓝‘掐丝珐琅’第一人”之誉,精通景泰蓝全部制作工艺,从传统中开新局。其作品屡成经典,像《宫灯葫芦》这般,集掐丝珐琅、花丝镶嵌、錾胎镀金等“非遗”绝技,张大师的作品还曾搭载“神舟九号”遨游太空 ,多件佳作被国家级博物馆乃至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多件作品屡次选为国礼赠外国元首。在2018年中非论坛等场合,借作品让世界领略景泰蓝魅力,以六十余年从艺生涯,为景泰蓝传承与创新筑牢根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大师 ,让这门皇家技艺在当代重绽华光,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的闪亮名片。
张同禄大师的景泰蓝《宫灯葫芦》,似从岁月深处走来的吉祥使者。 葫芦主体如梦幻蓝玉雕琢,67只小葫芦绘于其上,与器型共凑68数,藏“福禄万代” 吉意。金色藤叶蜿蜒,如金丝织就的生命脉络,灵动且富有张力,似正悄然生长、蔓延。旁侧宫灯精巧,垂饰摇曳生姿,与葫芦主体动静相衬,把皇家雍容与民间祥瑞融于一体,每一抹珐琅釉色、每一处金丝掐纹,都在诉说传统工艺的极致浪漫,观之如沐祥瑞,尽显东方美学的典雅与厚重 。
05
赫哲族的鱼皮衣
祖国的东北边陲,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地方,生活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赫哲族。他们世世代代以渔猎为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交融中,孕育出了璀璨的鱼皮文化,其中的赫哲鱼皮制作技艺更是宛如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赫哲鱼皮制作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分为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步骤,这一承载着千年渔猎文化的古老技艺,它不仅是赫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张同禄大师的景泰蓝《宫灯葫芦》
张同禄大师的景泰蓝《宫灯葫芦》
51配资-股票配资佣金-配资炒股门户网站-正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